青少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儿童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又称青春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称为青年初期。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过渡性主要表现在思维方面和社会认知方面。今天,我们再来谈一谈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中的辩证思维和思维的主要特点。
01
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由普通思维发展而来,恩格斯曾把它们恰当地比作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关系,即前者是高等逻辑,后者是初等逻辑。青少年阶段的辩证思维是一种辩证逻辑思维。国内对在校青少年的研究表明,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迅速发展,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占据优势地位。
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既依赖个体心身成熟的条件,又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只有智力与知识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与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除提高正课教学质量外,加强青少年课外学习也非常重要。
02
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
基廷对青少年思维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具有下列五个特点。
(1)青少年不受现实事物的限制,可以更好地思考可能发生的事物。
(2)青少年思维的概括能力更强。
(3)青少年开始更多地思考思维过程。
(4)青少年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内容,而是趋向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5)青少年更多地相对辩证地看待事物,而不再那么绝对化。
儿童能够对他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推理,而青少年则能够思考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未来的事物,对未来充满思考,他们经常思考长大后将要“干什么”。与儿童相比,青少年在解决问题前更能做出计划,思维更加具有系统性。在解决问题时,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运用逻辑和实验方法来检验每个假设,最后才确定问题的答案。青少年的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成结论。他们逐渐摆脱了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其思维的独创性有了明显提高。在思维过程中,他们更加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性的充分发展和自我的展示。
由此可见,青少年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思维的发展和快速转变,使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开始解决更高级复杂的题目,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也逐渐提高,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运用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这使得他们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我。他们更加自信、独立自主,更加优秀。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重视青少年的思维培养和教育,促进青少年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