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都市绿洲心理咨询中心024-85615331
浅谈“嫉妒”和“比较”

嫉妒,是个不容易向外人道说的词语。

“我嫉妒你”,这句话,我在成长小组里听过,动力性团体中讨论过,咨询室里诉说过,心理圈关系深入的朋友那里大胆表达过。

而日常生活中,这种嫉妒感,最多用“羡慕嫉妒恨”这样的开玩笑话一带而过。认认真真的,把嫉妒,以及夹杂着羞耻,不甘,不屑说给另一个人听的时候,不多。

1.jpg

影视剧里常会上演这样的剧情,女二由于嫉妒女一拥有更优秀的男友,更好的资源,收获更多的赞美而心生嫉妒,于是暗地里较劲使坏,妄图在方方面面赶超甚至碾压女一,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嫉妒,从何而来?就不得不说说“比较”。

体会一下,嫉妒感在内心腾腾升起时,是否有个声音在说:你不如Ta好。当别人的好,衬托出我的不好时,而那一刻,又深陷且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不好,看不到更全面的自己和他人时,我们就被那个自己不够好击倒了。

2.jpg

当我们无法理性思考,选择性关注自已的“不好”与他人的“好”时,我在想,那个“我不如Ta好”的背后,是否还隐藏夹杂着深深的无法言说情绪。

早年孩童期间,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瞬间让我们黯然失色一盆冷水;那句“你看看人家”,永远让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些拿别人跟我们比较的贬低,数落,指责,谩骂,好似按压着我们幼小的心脏,把它挤到了逼仄的角落里。

3.jpg

这些“比较”的声音,早早在我们内心种下了种子,密密绵绵的生长,缠绕不散。一旦别人的好衬托出自己不好,这声音便会跳出来,如早年那个数落的声音一样,再次鞭打一遍我们。

是时候看清楚了!

这个声音,虽然在脑海里,内心里,然而它却不是我们的。它只是那个境况差强人意,无力展露发展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大人,投射到一个无辜孩子身上的无能感。这个无能,从来都不是那个孩子的……

三毛那句“你对我的百般注解,不及我的万分之一,却是一览无遗的你”,倒尽了这种投射的真相。

4.jpg

无能,羞耻,嫉妒,这些情感甚至躯体体验,“多是由于早年跟养育者过度融合,孩子强烈性的,替代性的感受养育者,而被植入的”。我们需要区分,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养育者的。

说回来,如果真要比较,与他人比较,不如与自己比较。“嫉妒”的情感,来源于早年的丧失,他人拥有“好”,而我的“好”却被剥夺。嫉妒,需要通过提升自我感觉或自我满意来转化。欣赏自己,喜欢自己,努力看到自己的“好”。

5.jpg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