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夜沙龙依旧是付尧老师带我们的家庭教育相关的系列课程。
在上一次的课程中,付尧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切实可用的技巧,而在这一次的课程中,付尧老师主要分享了她自身的几个案例,并把她所说的技巧放在案例中,让我们通过感受来体验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
一个人说期待的爱和另一个人所给予的爱,也许并不相同,这是上一节课付尧老师在最后留下的末尾。不管在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爱并不是对方所需要的。这样的交流便无疑会产生矛盾,而多次的矛盾和纠葛便会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看见的后果。放在家庭中便是孩子不爱上学,跟老师和同学不能顺利交流,而放在亲密关系中就会产生吵架甚至离婚。
因此,用他人希望的方式去爱他人才是正确传递爱的方法。就比如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业,辞掉了本是很好却又很忙的工作,选择一个收入少却能多陪孩子的工作时。是否考虑过这种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压力,而孩子是否需要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表面上看似成全了自己成全了孩子,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以一个自然的状态去面对孩子,是否就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便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呢?归根到底,父母紧握在手中不愿意放弃的,到底是对孩子的爱?还是对自己曾经缺失的不满足呢?
当然,教育孩子永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因为人是复杂的。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会需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时常会发现,很多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多发生在父母是老师或是某些高知识分子的家庭之中。这便会让人不解,为何在学术上多难的项目都能努力攻破,考试中多难的题目都可以迎刃而解,但到了孩子那里,那些对待学习和对待学术的爱和耐心却消失不见了。
这一切似乎都需要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心中去寻找,仔细地询问一下自己,自己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是真心喜爱的?自己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是敢于负责的?自己是否对人是充满好奇的?也许明白了这些,你口中所表达出的赞美才是毫无保留,心之所向的。
倾听、反馈与共情,不光是一个咨询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也同样需要。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爱,而是你是否能识别爱,识别什么是自己的爱,什么是他人的爱。
【作者介绍】罗宇洋
心理咨询师
国际催眠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