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孙波老师精心的课程设计,第三期孙波心理咨询高级研修班在深入探讨了第三讲“人格障碍”的丰富内容之后,将细致的学习讨论两种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依赖型人格障碍(DPD)和回避型人格障碍(APD)。11月29日晚,孙波心理咨询高级研修班第四讲的内容,主题紧密聚焦于“依赖型人格障碍”。
孙波老师将今天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何为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成因和治疗。
依赖型人格障碍(DPD)是一种强烈需要“被照顾”的人格障碍,通常伴随着孤独感、害怕被遗弃或令他人失望的恐惧,还有对他人过度顺从的现象。孙波老师在这部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在探讨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诊断过程中,孙波老师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DSM-5的诊断标准,并特别强调了依赖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以及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共病。在分析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时,孙波老师提示学员们从遗传、环境和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深入讲解了依赖型投射性认同的成因。
课间休息之后,孙波老师引领学员们深入思考和讨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当一个依赖型人格障碍(DPD)的个体与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伴侣相遇时,他们将如何相互影响。孙波老师指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在提供照顾时,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需求;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则因为渴望得到照顾而表现出过度顺从。这种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单方面的自我满足,通过与他人建立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孙波老师提示学员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仅仅为了讨好对方。在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情表达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随后,孙波老师着重讲述了依赖型人格障碍(DPD)的治疗方法。首先,他提到了药物治疗的可能性,接下来在重点内容--心理治疗部分,孙波老师首先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应用,这种疗法专注于改变不适应的思维模式,并教授DPD患者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孙波老师深入讲解了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技术在治疗DPD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治疗过程中的四个关键阶段:允诺参与、投射性认同、面质和结束。对于每个阶段,孙波老师都详细介绍了实施步骤和需要注意的要点,以确保学员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治疗技术。
在下一讲研修班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PD)”。本期研修班课程将持续进行到2025年2月,课程的详细安排和报名信息如下,欢迎感兴趣的人士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