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三期孙波心理咨询高级研修班迎来了第三讲,本次课程的主题是“人格障碍”。
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特征,是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稳定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使其区别于他人。人格障碍则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先天和后天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持久性固定心理与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显著偏离社会文化背景预期,给个体带来痛苦,或对周围造成伤害。了解人格障碍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际识别能力,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孙波老师将今天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人格障碍类型和诊断标准。
我们可以从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来思考人格障碍的病因。孙波老师特别强调了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因此父母需要注意自己对子女的教养方式,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接下来,孙波老师对比DSM-Ⅳ、ICD-10、CCMD-Ⅲ三个诊断系统并重点分类讲解了DSM系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课程的下半节,孙波老师结合上面提到的常见人格障碍类型,详细讲解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类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最后,孙波老师提醒大家,在诊断中要关注发病时间以及发病是否与其他心理疾病病程相关,注意多种诊断和共病的鉴别诊断。
结束了“人格障碍”这一课题的学习和讨论,接下来的两次研修班课程,孙波老师将带领大家具体学习“依恋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本期研修班课程将持续进行到2025年2月,课程的详细安排和报名信息如下,欢迎感兴趣的人士关注和参与。